當前的位置是:主頁 >> 國內新聞

AI工具變“成長搭子” 中國年輕人解鎖“指尖智慧”

2025-04-15

瀏覽量:

中新網重慶4月12日電 (羅永皓)湊近手機麥克風,從事高校教育工作的“90后”許易穎向人工智能(下稱AI)——豆包APP“英語外教Owen”發(fā)出一段英語問候。數秒后,“英語外教Owen”同樣以英語語音回應,并主動接起話題邀其對話,如同手機里多了一個24小時在線的外國朋友。

隨著科技持續(xù)進步,AI正為人們帶來更多可能。特別是,近年來DeepSeek等生成式AI崛起,標志著AI正從專用型向通用型過渡,潤物細無聲地改變著人們日常生活和學習方式。尋找AI、運用AI、探索AI,逐漸成為當下年輕人累積成長的途徑之一。

“聊單詞、聊語法,也聊工作、生活和美食?!弊鳛槟贻p人,許易穎喜歡嘗試各種新鮮事物。她在規(guī)劃自己下一次出國旅行計劃時,偶然與“英語外教Owen”相識。他們每天“隔空”交流,很快成為無話不談的“網友”。

AI各式應用場景中,年輕人是“主力軍”。中國互聯(lián)網絡信息中心(CNNIC)最新發(fā)布的第55次《中國互聯(lián)網絡發(fā)展狀況統(tǒng)計報告》顯示,截至2024年12月,20-29歲網民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的比例最高,達到41.5%;其次為30-39歲網民,比例為23.9%。

重慶大學微電子與通信工程學院副教授、博士生導師仲元紅,多年從事人工智能和無人系統(tǒng)研究。他認為,年輕人對AI的高接受度源于其對技術具有親近性且需求契合。一方面,他們成長于技術快速迭代的環(huán)境,從小接觸數字設備。另一方面,生成式AI通過自然語言交互和個性化服務,滿足了年輕人對效率提升、創(chuàng)意激發(fā)及情感支持需求。

擁抱AI,年輕人成長邊界有多遠?

仲元紅進一步列舉年輕人運用AI的具體場景:如工作中,利用AI輔助文檔生成、數據分析,提升效率;學習中,通過AI梳理資料、獲取靈感;生活中,AI成為情感陪伴與生活助手,緩解孤獨感并優(yōu)化時間管理……此外, AI無需編程即可生成內容等“低門檻”特性降低了創(chuàng)新嘗試的成本,推動年輕人探索新領域。

來自安徽合肥的“00后”王國偉,于2024年考入重慶交通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。中學階段鮮有機會接觸AI的他,對大一上學期期末利用AI精準查找自制小程序作業(yè)里的錯誤代碼記憶猶新。

“實時就能出結果,若是換作人工查錯,需要數小時甚至數天不等?!蓖鯂鴤シQ,利用AI提高查錯等基礎工作效率,讓自己有了更多時間。目前,他正為備戰(zhàn)“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”,努力充實自身知識儲備。

語言環(huán)境,是許易穎學習英語的最大“攔路虎”。過去,她和大部分中國年輕人一樣,采用傳統(tǒng)方法學習英語。但苦于語言環(huán)境問題,時間一久,或是忘記單詞、或是“會寫不會說”。如今,許易穎借助AI突破空間地域局限,每天與“英語外教Owen”對話,英語口語水準突飛猛進。

仲元紅將AI工具比作“能力放大器”,可以幫助年輕人突破能力邊界、進行個性化學習以及驅動創(chuàng)新。比如,非專業(yè)人士可通過AI繪畫工具創(chuàng)作高質量作品,或在AI輔助下完成復雜數據分析。

“AI未來屬于能與技術共舞的年輕人,”在仲元紅看來,未來AI在教育中的自適應學習系統(tǒng)將更精準匹配個體需求,且能更自然地理解與回應情緒,同時也會催生更多新崗位。他建議年輕人,在擁抱變革中保持清醒,理解AI的底層邏輯,善用AI提升效率,且保留創(chuàng)造力與倫理判斷,推動實現(xiàn)真正的“人機共生”。(完)

標簽
友情鏈接
不卡无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,无码专区人妻系列日韩视频,国产精品ⅤA在线观看,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